內容來自YAHOO新聞
謙虛有自信的教育法
過度的讚美可能帶來的反效果
做爸媽的都知道,比起讚美,指責或囉唆更容易些。杯子被摔破我們會直覺性的因擔心或心疼,大聲指責要孩子下次小心,接著一邊囉哩巴嗦,一邊幫孩子收拾,但孩子晚餐前主動收拾玩具,我們卻可能因忙碌而忽略,什麼表示都沒有。
現在,許多爸媽都注意到這樣的行為,容易讓孩子變得沒自信或依賴,轉為大量讚美孩子,希望他們可以持續好的習慣與行為,但小心,過多的讚美也藏有潛在的危險。讚美,容易讓人專注在完美結果,而非一路上的進步或改善,對或錯才是重點,孩子怎麼做決定等有意義的過程,反而被忽視。此外,讚美要不讓人感到自豪,要不就是失望,但接受事實,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。
低收入戶留學貸款教你如何解決信貸整合負債的秘訣孩子會依賴「言語收穫」
如果一昧的讚美孩子,而不注重他們真正在做的事情(ex:學會在色紙中間剪洞),容易讓他們依賴這種「言語收穫」,他們的內心總是問著爸爸媽媽…「你喜歡嗎?」、「我是不是很棒?」、「我做對了嗎?」、「你有因此為我感到驕傲嗎?」慢慢的,他們會認為,別人喜歡他做某件事情,比他自己喜歡做那件事情還重要。
鼓勵,比讚美更有力量!
這樣的狀況,恐怕父母不願樂見,那麼,在讚美之外,嘗試鼓勵孩子吧!鼓勵,可以在任何場合、時間、情況裡出現,不過很多時候,鼓勵與讚美很容易混淆,下面這個例子可以讓你思考一下:
有一天,孩子從舞蹈課回來了,還帶了某次表演的小獎狀回來,爸爸媽媽看了很高興,直說「你真棒,我們把獎狀貼在牆上吧!」又過了一陣子,孩子從另個英文班回家,滿臉沮喪,因為他參加朗讀比賽沒有得獎。這時候,父母該怎麼回應?「噢噢,沒關係,或許我們該請個英文家教,下一次你會做的更好。」
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,讚美容易受侷限,當孩子表現不好時,我們無法讚美,卻傳達了感到失望的訊息,而鼓勵,就沒有這些受限。
當孩子有好表現時,鼓勵他!
當孩子有好表現時,你可以問他說:「告訴爸爸媽媽你怎麼辦到的?」、「你很喜歡舞蹈吧?為什麼?」、「你還有什麼獨創舞步嗎?」、「舞蹈老師或同學有給你什麼建議嗎?」當孩子表現欠佳,你可以問他「我知道你努力練習過,你在過程中快樂嗎?」「這個比賽什麼部分最困難?」、「如果下一次還有機會參加比賽,你會怎麼做?」
信貸借貸利率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
Photo/gettyimages.com
鼓勵孩子的努力,幫助他們思考
家長透過旁觀輔助的方式,鼓勵孩子的努力,幫助他們進一步思考,不僅可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與在意,感受到你的愛與支持,所有的過程,更可幫助他們建立自尊、自信、洞察力,以及重要的應變能力。
Cover Photo/ixil.info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謙虛有自信的教育法-鼓勵-比讚美更有力量-002320386.html